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

Center for DPRK and ROK Studies of Yanbian University

中心资讯

图们江论坛2024简报
2024年10月16日 09:09

       


2024年10月12日,第14届图们江论坛-“图们江论坛2024”在延边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为中韩双边学术会。共有107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韩方参会人员25,中国籍校外参会人员33人,校内参会人员49人。共发表论文57篇。

本次论坛由延边大学主办,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共同承办。以“互鉴互学,共建共享: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东亚合作”为主题,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东亚地区在历史、语言文学、国际政治、哲学、经济以及法律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合作。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12日上午,论坛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姜秀玉主持。延边大学校长蔡红星;东北师范大学前任副校长、长江学者韩东育;韩国统一部第32任长官、世宗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钟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蔡红星校长在致辞中特别强调希望各位专家集思广益,形成更多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全局性、对策性意见建议,共同为构建跨文化、多领域的区域国别知识体系和东亚合作理论架构引入新理念、注入新动能。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主旨发言环节。来自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刘建辉教授从地理环境、人口数量、交通状况等要素出发,具体考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北地区的生态变化、移民流入、铁路兴建等历史过程。其研究成果不仅解构了东北近代始于日本殖民统治的荒谬论述,同时也为如何叙述东北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韩国启明大学的李盛焕教授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象征天皇制与战后日本民主主义的关系。分析了美国对日本天皇制的利用与保留在间接统治中的重要性。阐述战前与战后天皇制差异的同时,指出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在天皇制影响下的局限性。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展现出了日本民主主义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教授的演讲强调东北亚国家需要通过交流合作来缔造和平与繁荣的未来,同时介绍了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呼吁域内国家加强战略沟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最后,他提出应深化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为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繁荣奠定基础。

张哲俊教授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比较文学文献学中的三种交流关系:线性关系、网状关系及常见关系,指出传统研究多局限于法国学派的线性关系,而比较文学文献学则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交流关系的多样性。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苏晖,就“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亚洲的传播与接受”发表了精彩演讲。她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中国学者独创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已经建构了中国特色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并在东亚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金柄珉教授深入剖析了洪大容《医山问答》中的哲学思想。内容涵盖认识论、宇宙论和华夷论。洪大容提出“人物性同论”,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主义文化论。金柄珉教授认为,洪大容的哲学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对当代中韩文化交流仍具启示意义。

12日下午,论坛进入圆桌会议阶段。本次论坛共设置了六个圆桌会议,分别是: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历史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国际政治研究、东亚哲学研究、图们江经贸合作研究以及法律研究。在各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各自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在交流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分论坛做简报如下:

 

历史分论坛: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历史研究

本次历史分论坛以“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历史研究”为主题,共有来自中韩两国的七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发表,并由来自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专业的三位学者做了综合讨论和点评。

本次历史分论坛的发表主题和内容上至宋代下至现当代时期,不仅包括东亚各国间的历史、文化交流,还把焦点放到诸如韩国幼儿园教育的时代变迁等微观视角,从纵横两方面、宏观和微观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较好实现了上述“区域国别学视域下历史研究”的本次历史分论坛的目标和宗旨。

本次历史分论坛各个发表环节中,中国学者杨小梅的论文让人印象最为深刻。她从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的保护、研究价值谈起,进一步提到把沈阳创建成国际和平城市的愿景,把历史遗产和城市价值、“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联系到一起,做出了系统全面的阐释。

 

语言文学分论坛: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语言文学研究

由来自中国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延边大学及韩国的梨花女子大学、圆光大学的9位学者做了学术报告。

山东大学入学高等研究院王承略教授以《中国典籍的流传与价值》为题,阐述了中国典籍的出现与流传及中国典籍的价值与意义。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牛林杰教授以《救亡·建构·消解:抗日语境下东亚戏剧的安重根叙事》为题,阐述了东亚近代抗日义士安重根的形象在不同时期东亚三国的建构、流变及意义。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中文系洪昔杓教授以《李陆史文学中出现的“太阳”印象与“狂人”形象——狂人的绝望抗争》为题考察了韩国反日诗人李陆史诗歌中的太阳雨狂人的意象。韩国圆光大学金在涌教授以《日本帝国主义与东亚殖民地文学场》为题,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文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朝鲜和韩国的殖民主义文学话语的建构及其历史文化层面上的教训。延边大学的金美兰教授以《海外流传的中国遗失小说翻译本研究——以<南溪演谈>为个案》为题考证和考察了朝鲜古代小说《南溪演谈》的国籍、作者等问题。复旦大学的毕玉德教授以《依存句法书库及其应用研究》为题论述了依存句法及依存树库的理论以及在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育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等问题。延边大学金光洙教授以《金石文与古代新罗语言》为题,根据新罗时期的碑文,阐述了汉字的引入与新罗语言的关系等问题。延边大学卢星华教授在《基于计量语言学的中、朝、韩三国朝鲜语新闻文本比较研究——以字符为例》一文中根据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中朝韩三国朝鲜语新闻文本的字符的分布特征、分布定律和函数模型。延边大学姜美花教授以《谚解本<诗经·国风>的汉朝声母对应及其变化研究》为题,探讨了汉语中古音声母与朝鲜汉字音的对应关系。

概而言之,语言文学分论坛的九位学者从语言、文字的层面上探讨了东亚区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生成性交融及其价值,可谓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和当下价值。

 

国际政治分论坛: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国际政治研究

天津外国语大学姜龙范教授以《俄乌冲突与东北亚“新冷战”格局下的俄朝合作》为题,指出了新形势下的俄朝合作加剧了大国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博弈的烈度,从结构上和影响范围上来看并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会刺激美日韩军事合作不断升级,进而延缓中国对朝鲜半岛问题解决的进程。对此,中国应积极在构建多极化国际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就朝鲜半岛问题表明明确立场的同时,应重视与韩国的战略交流。

韩国首尔大学政治外交系金锺学教授以《19世纪西方国际法中的‘suzerainty’及东亚‘宗主权’概念解读》为题,阐述了“Suzerainty”这一概念在中国清朝时期西方列强对东亚扩张过程中成为了界定清朝与朝鲜等周边国家之间关系的专有名词,即“宗主权”。金教授认为,“宗主权”这一术语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中国清朝与周边国家围绕“权力政治”所形成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钟飞腾主任以《中美博弈与中日韩经济关系的变革》为题,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中日韩的经贸关系表现出了明显地“亲美疏华”的趋势,这一现象的背后意味着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间关系正逐渐从依赖经济转向为安全为先。钟飞腾教授认为,尽管地缘战略对冲短期会对贸易带来冲击,但从长远来看,一国民众收支的锐减仍旧是影响日韩两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华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始终摆在日韩两国领导人对华战略的优先位置。

韩国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郑载兴主任以《多极化国际秩序新局面与中韩合作》为题,围绕着多极化国际秩序中中韩关系的发展现状、前景及韩国的对外、对华战略进行了探讨。郑载兴教授认为,韩国始终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合作对象,韩国应当从中长期战略视角出发,不能始终保持单一强硬地朝鲜半岛政策,以“互利共赢”外交路线为核心,并据此制定新的对外政策。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张勇以《日本安全研究的演化》为题,指出近年来日本开始着重从过去的“内部威胁”开始向“外部威胁”转向,并持续加强围绕法理性的自卫权、自卫队以及如何限制军事力量这两个问题展开。自2022年以来,日本日益将中国明确指摘为威胁来源。这一转向标志着对内部威胁的强调让位于对外部威胁的恐惧。这一变化给日本的安全研究带来了根本性的挑战。自安倍内阁的“和平安全法制”出台后,日本“自卫队”开始逐渐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接轨”,在专业术语、计划、情报共享以及作战等方面积极与美军整合。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李开盛教授以《通过地区合作强化中韩关系根基》为题,认为中韩两国地区合作带来的积极的聚合力容易被学界所忽视。地区合作符合中韩共同利益,不应过分放大中韩两国之间的利益分歧与观点冲突。在逆全球化盛行的当下,韩国在推动东北亚地区合作中扮演着十分关键和独特的作用。中韩应扎实落实首尔峰会有关在六个领域的合作承诺,在确信地区合作与共同利益紧密依存的认识基础上,推动新型的伙伴关系的建立。

韩国国立外交院金汉权教授以《美中战略竞争背景下韩中关系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为题,指出目前的中韩关系正处于重新定位时期。韩中关系的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安全领域和社会文化方面存在结构性挑战因素。为改善中韩两国关系的健康长远发展,亟需采取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应对措施,扩大双边战略对话渠道,构建经济与贸易领域内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结构。

韩国产业研究院金在德院长以《在华韩国企业现状及韩中合作》为题,指出目前,韩国对华出口依赖度降低,而进口依赖度则呈现上升趋势。这变化凸显了韩国和中国之间贸易结构的持续变化以及制定相应经济战略的必要性。韩国应对对华贸易中依赖度上升的进口领域的供应链进行重新评估并加以稳定化两国应进一步深化法律保护领域的合作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最终实现推动双方建立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9、韩国世宗研究所崔銀珠研究员以《朝鲜问题解决路径及中韩合作》为题,指出目前韩朝关系持续恶化,对此韩国关注的重点不应局限于“两个国家论”,而是如何将当前的“敌对关系”转变为“和平关系”。中韩两国应在朝鲜问题上加强合作。韩国、中国以及其他周边国家应致力于构建对朝鲜政权安全保障的信任机制。同时,还应为朝鲜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战略目标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10、延边大学朴东勋教授以《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韩国对华政策转向》为题,指出围绕半岛的中美传统博弈方式正被打破,战略重心出现“南移”趋势。中韩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有可能面临结构性变化。从韩国的对华政策转变原因来看,在朝核问题、经贸关系等领域面临结构性瓶颈。这也是韩国难以维持原有“经中安美”对冲策略的客观因素。中韩两国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两国关系在朝鲜半岛地缘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加强官方、民间交流,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新空间。通过“2+2沟通机制”健全和提升对话机制,加强两国战略沟通。此外,也需让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中韩关系健康发展的“稳定锚”。

 

哲学分论坛: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东亚哲学研究

本次哲学分论坛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我们延边大学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们紧紧围绕“中国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发展和影响”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其探讨涉及到中、朝、韩哲学思想文化。具体包括“现代视域下传统儒家谦逊的本质”、“中国古代哲学的共同体思想”、“礼俗流变中的神圣空间一朱子祠堂制度的建构”、“区块链式东亚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儒家圣人观视域下的朝鲜革命领袖观探析还,”、“近代清朝与朝鲜朝‘用夏变夷’思想”、“徐花潭与张横渠‘太虚说’之比较”等方面。这些探讨共同关注的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内在意蕴和价值理念,以及这种儒家思想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朝鲜半岛的演变及所产生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本次会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维度深入挖掘和揭示了儒家思想文化的普遍性、现代价值和跨文化意义以及它在构建东亚共同体和促进朝鲜半岛地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面的积极作用。

另外,通过本次东亚哲学分论坛,我们与更多的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学科、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为今后我们东亚哲学分论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经济分论坛: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图们江经贸合作研究

经济分论坛的第一单元是“图们江区域经贸合作”。该单元由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权哲男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新兴经济体研究室副主任李天国首先发表了题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动态演化与决定因素:兼谈中日韩高端制造业合作”的论文,深入分析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随后,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朴正镐就“中俄经济合作动向及其对中韩合作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中俄经济合作的新动向及其对中韩合作的潜在影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金美花则围绕“吉林省与俄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主题,分享了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文志瑛探讨了“中韩经济合作动向及其对东亚合作的意义”,强调了中韩经济合作在东亚地区的重要性。在讨论环节,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权栗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二单元是“图们江区域海洋产业合作”该单元由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崔成优主持。山东社科院环黄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朴文进发表了题为“中韩海洋合作机制现状和未来合作”的论文,分析了中韩海洋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崔壯鎬就“GTI合作的争论点与新开发合作的可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GTI合作的新见解。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刘康则围绕“图们江开发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图们江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安国山则就“图们江地区主要港口比较研究”进行了分享,为区域港口合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在讨论环节,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崔文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议题广泛,为图们江区域的经贸合作与海洋产业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与会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与探讨,为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法律分论坛: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法律研究

法学分论坛的各位学者、专家们围绕着图们江区域的法治治理及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这两个重要主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思考。不仅论坛内容充实、而且讨论热烈。

首先,在第一场围绕图们江区域各国法治治理的讨论中,各位专家带来了丰富的视角。上海政法学院杨华院长的发言则提出了将图们江区域作为涉外法治“试验田”的设想,为推进区域治理创新开拓了新的思路。来自韩国的高丽大学朴鲁馨教授分析了欧盟人工智能法的意义,启发我们在全球科技发展和法律应对上的新思考。长春国际商事法庭李雨萍庭长则聚焦于国际商事法庭的建设与发展,强调了平等保护中外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最后,韩国弘益大学姜俊河教授为我们分享了韩国FTA政策对国际通商的贡献,为国际经济法与区域合作带来了深刻启示。

在第二场关于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讨论中,各位学者围绕东北亚区域合作提出了重要观点。韩国延世大学朴德泳教授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与法学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全球视角。中国政法大学金哲教授则详细分析了中日韩三国环境保护合作的法律问题,强调了合作过程中法律保障的重要性。大连海洋大学朱晖院长提出了在双碳背景下推动东北亚绿色合作的法律路径,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结来说,本次论坛使与会学者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图们江区域法治治理与本区域法律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希望未来我们能够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的法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和区域性的挑战。

 

10月12日晚,论坛圆满闭幕。闭幕式上,延边大学副校长王洪福致闭幕词。他对大会的顺利进行表示祝贺,并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指出,图们江论坛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东亚地区的专家学者在更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参会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宝贵机会,也为推动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

2024年10月21日